敏捷与gtd,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

1 min read

4月到现在10天。目前保持了每周发布一个纯英文的技术类分享视频,一个中文的读书视频和对应播客。另外每天发一个英文的1分钟技术分享短视频。正常地工作、带娃、运动、刷电影,不熬夜,和以前没啥变化。

4月目前要发布的中文视频和播客已经在这两周全部做好,排好日程表发布。英文的话也完成了一半。短视频的话每周一组,目前第二周结束,进度很正常。

早年10年坚持GTD,大概让我找到了将自己的效率提升到最大化的方式。但后来的几年我发现,真正提升效能的,是Agile(敏捷)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

目前我的内容制作与管理,就是按敏捷的原则计划的。生产速度真的是在不断提升。所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乘的车是GTD,第二个10年延伸到现在,我是敏捷的乘客。

这个月结束后,我将会有一组30个英文的用户体验设计领域的专题短视频和匹配的插画,可以作为一些个人项目的启动元素了。到时也详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给自己搭建了一套知识输入、内容产出的敏捷系统的。应该会有人感兴趣?欢迎留言。


应用敏捷的个人实例

一直在工作时用Notion做工作的进度记录、日程管理,但前段时间发现一个小需求:无法快速找到自己关于某个项目或是某个会议的笔记信息。自己习惯用log的形式做记录,事后的查找每次可能需要十几秒到几分钟。

周五时琢磨了一下如何在不改变自己目前工作流的状态下优化,今天上午利用周一的空闲时间,实验了一下,成功!具体是将一些重复性的会议和项目创建单独的page,在项目page里记录具体的信息,在每日log里引用。简单来说,就是用Notion创建双向链接。我的工作流程没啥变化,但检索效率至少提升200%。之后理想状态是工作中(甚至是开会之类的实时情况)随时可以找出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非常有价值。

这算是运用Agile的一个典型例子:快速迭代,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优化然后快速投入应用。关键是缩短feedback loop。而不是想着“有啥好工具啊?哎呀我要切换到Roam research!”然后从零开始造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