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马斯克那样猛的人?他的三件武器是……

如何成为马斯克那样猛的人?他的三件武器是……

·

2 min read

7695e2e2ly1fo7gvgi8d7j20xc0ir75p

马斯克的牛逼可以复制吗?

钢铁侠 Musk 的火箭推进器完美回收从昨天开始就刷爆了朋友圈,当然这是件非常牛的事情,不用过多解释,但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转发和关注的朋友基本只是喊一声 “牛 X”,没有过多展开,这当然很正常,我们都是读者和围观群众嘛,深入分析的事情留给专业人士。另外是自媒体们大都只是罗列一下马斯克做过哪些牛逼的事情,配上些图(或是动图),然后渲染一下气氛喊一声人类的火星时代要来啦,没了……他们都没抓住重点(或者说没有能力抓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 what(他做过什么牛逼的事情),而是在于 how(他如何变得如此牛逼的)。更重要的是,排除性格、运气、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普通的人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可以复制的东西?

关于马斯克的报道,网络上已经非常多,有的关注他的私生活,也有的全面介绍过他的创业史。甚至于他的传记都已经有了好几个不同的版本。究竟有些什么因素让他成为了现在的钢铁侠?他如何可以那么牛逼呢?这其中有很多因素,而一些因素是我们很难去复制的。比如马斯克幼年随母亲来到加拿大,取得了加拿大国籍,这影响了他的教育与成长轨迹(如果他在南非长大,可能情况会完全不同)。另外马斯克据说和乔布斯一样,在工作中并没有太多同理心,不是个好脾气的老板,这一点我们也很难去学(曾经有国内的老板学习乔布斯的脾气但没有乔爷的水平,那就完全是个笑话)。那么,有什么让马斯克牛逼的因素,是我们可以学习甚至复制到自己的生活里的呢?

我认为马斯克之所以如此牛逼的原因有三个:直击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超高效率的知识摄入与生产力输出,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从小海量阅读奠定的宏大格局(特别是科幻小说)。这三件马斯克的武器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复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造车造火箭上太空,而是都可以借助这三点让自己变得更好。

elon-musk-rolling-stone-interview-ae137f40-5cf4-4b28-bc47-d37b06b60310

第一武器:直击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是啊,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想?” 马斯克的一些想法,经常会让我们这样问自己。比如去地球以外的行星居住,即 “多星球化” 这种疯狂的想法,他也觉得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原本地球上的生物就生存于海洋中,之后转移到河流中,接着登上陆地,不久人就出现了。所以,他相信人类移居到其他行星并不是一纸空谈,倒不如说是一个趋势。

在一次访谈中,他解释说他的思考方法是一种物理学中用的第一性思考原理,把所有的事情拆分开,拆分到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去思考每一个细项。而平时我们是通过类比来思考(reasoning by analogy),那在本质上是模仿别人的行为,再加上一些细微的变化。用一个容易理解的观点来解释的话,类比思考,就是 “从 1 到 2、3、4、5” 的方式。看到别人开了一家餐厅赚钱,你也想开一家,然后开连锁,然后搞加盟,之后上市。这是类比式思考,这种方法,很难产生真正的创新。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呢?维基百科的解释是:a first principle is a basic, foundational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that cannot be deduced from any other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意思就是从头算,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然后根据事实推论。比如马斯克开发电动车碰到的电池问题。有些人会说现在的电池组真的很贵,而且未来价格也不会低到哪去,因为它过去一直都是那么贵。成百上千的权威人士都声称目前的电池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电池组再也没有改进的空间,或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电池组每千瓦小时要烧掉 600 美元。而且未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然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问:电池的材料构成都是什么 ? 这些材料的现货市场价值是怎样的 ? 电池是由碳、镍、铝、其他用于分离的聚合物还有一个金属罐组成的。如果我们去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金属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分解一下,那么这些组成电池组的材料每种又值多少钱呢 ? Musk 在采访中说道,他将电池组分解成最基础的材料组成部分:碳、镍、铝、其他用于分离的聚合物还有一个盒子。这些都是电池组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是形成一块电池的最基本的事实。从那里,每个部分都可以优化、改进,最终的优化程度也取决于解决问题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于是,现在电池的价格就变成了每千瓦小时 80 美元。

与其根据参照物去推论,我们应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最基础的事实,然后检查每个事实部分。即使问题已经解决,我们还是要从问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入手,重新审视是否有更好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马斯克一直推崇的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而不是类比。(此处引用了知乎答主思维浩的部分内容)

第二武器:超高效率的学习能力与生产力

曾经通过 Paypal 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又从无到有推动特斯拉和 SpaceX 到现在的程度,马斯克如何能够做到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与他超高效率的学习能力与生产力有关。而这样的高效率,是需要有所取舍的。比如他一周花在家庭里的时间不超过 10 个小时,还有他经常使用私人飞机出行,这些都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媒体对于这些事项的报道,反而可能会把读者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比如某媒体报道曾经说过马斯克的话:

人和人的工作能力其实差不多,但如果你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你就比每天工作 8 小时的人多出了 75% 的时间,长期下来,你就比别人领先了近 1 倍的程度。

这样的报道会让大家有一个印象:马斯克是个工作狂,所以他成功了。但这个世界上真不缺工作狂,很多创业者连刚出生的孩子都不多看两眼就冲向办公室,而马斯克还是只有一个啊?所以消耗生命式的工作狂不是重点。

马斯克高效率的重点在于,他具备超强的专注力。他在少年时就经常每天阅读超过 10 小时,而之后这种长时间保持专注的习惯,让具备了短时间摸清某个专业领域知识的主要脉络,并能成体系地学习,并最终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比如他在 SpaceX 初创早期,飞往俄罗斯谈购买火箭的事(这事儿后来谈崩了,也间接导致了 SpaceX 现在的成功),他在从俄罗斯回程的飞机上,自己整理了一个火箭制造成本明细表。这让同行的 NASA 科学家非常震惊,这么一个新了解这个行业的人,竟然能对火箭这个领域有如此深入的认识!他的学习方法,是通过 “知识树”(semantic tree)的方式。在 Business Insider 的报道里,他的学习建议是这样的:

I think most people can learn a lot more than they think they can. They sell themselves short without trying.

One bit of advice: it is important to view knowledge as sort of a semantic tree —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e the trunk and big branches, before you get into the leaves/details or there is nothing for them to hang on to.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重要的是要将知识看成是一个树,确保你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也就是树干和大的树杈,搞定树干和树杈之后,再去对付树叶(细节),否则你的树叶就是杂乱一团,没有地方可以支撑。

第三武器:阅读科幻小说打下的梦想基础

读完前两条马斯克的成功武器之后,你可能会想:学会用第一性原理思考还容易一些,但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生产力呢?但如果你的关注点只是换个车、再买套房,那么即使你的学习能力和生产力超强,也最多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已,马斯克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他打算改变世界的格局。这个问题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何让自己具备宏大的格局?

狗熊的答案是:多阅读科幻小说,特别是在少年时读得越多越好。

少年马斯克最喜欢科幻小说,喜欢读儒勒•凡尔纳、罗伯特•海莱因和托尔金的书。而 14 岁时读到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带给了他影响深远的启发,你甚至可以说因为《银河系漫游指南》,才有了 SpaceX。至少在现在太空中飘浮的那辆特斯拉 Roaster 跑车的屏幕上,一直闪着《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那句著名的台词:Don't Panic!

dont panic

另一个可以和马斯克并肩抗衡的人,是亚马逊的 CEO 贝索斯,虽然不像 SpaceX 那样营销搞得好(亚马逊做事风格相对要务实低调得多),但他的公司蓝色起源也一样成功回收了亚轨道的火箭。他也是科幻迷,在高中毕业致辞时,当时的书呆子贝索斯就引用《星际迷航》的片头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宇宙,是最终的边界)。他公司的第一艘火箭 “戈达德” 号,以第一个液体燃料火箭的试验先驱罗伯特·戈达德为名。当时美国最主流的媒体《纽约时报》曾经嘲笑戈达德的 “火箭可以在真空的条件下飞行” 的论断 “似乎连中学生的起码常识也不具备”(所以我对于媒体的观点一般都是作为参考,不能全信)。如今人类的星际移民时代,可能就会在马斯克、贝索斯和其他更多有着科幻般梦想的这一代人们身上实现。

小孩少年时的阅读方向,对于长大后的兴趣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普通人身上一样具备,只是在那些聚光灯下的人们来说,可以看得更清晰一些。喜欢阅读科幻的马斯克和贝索斯长大后自己造火箭,来实现自己童年时的梦想。而喜欢阅读武侠的马云,在有了能力之后,拍了一部武侠短片《攻守道》……我不是说马首富的梦想不值得尊重,相反,凭借自己努力,最终能够实现童年梦想的人都是顶级的人才,都值得敬重。但为什么我们已经几乎具备了西方同样程度的经济实力,但却无法数出类似 SpaceX、蓝色起源这样有着改变人类未来梦想的公司或是案例呢?

答案是:和少年时期的阅读有关。引用微信公众号 “左思右想” 的一段话:

中国古代近代的图书题材,孩子多半只能学到人际关系的东西(当然那也很重要)。但是西方的儿童阅读里,科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硅谷的创业家们,都无一例外的是科幻迷,科幻给他们的影响,一是相信科技能改变人类命运, 二是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 这些我觉得是中国新一代孩子更需要的,也是家长有责任加以引导的。我们中国的小盆友,早早就被繁重的课业拖出来千百年来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 纳入了成年人的轨道。 我经常很担心,你没有足够的闲暇来胡思乱想,而是像成人一样,要高效率的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当你到了成年,就有可能每天为生活奔波。找工作,忙于工作,考虑养老,好像每天都得低头看路。 但是如果看到人类在航天事业上的奋斗,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烦恼简直微不足道。抬头仰望,可能我们正处在人类有史以来上最伟大、变化最迅猛的时期呢 。

科幻小说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快途径,但它的确可以提供给你更宏大和遥远的视野。

马斯克梦想的 “多星球移民”,在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在奥森·斯卡德的《天贼》系列,都是基本的设定。我们现在震惊的人工智能,在黄金时代(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科幻作品里就已经有着非常精准的描写。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标准的科幻迷,听 “狗熊有话说” 播客的朋友都知道,我在高考作文时,都是写的一篇科幻小说。喜欢读科幻的人的特质在于可以突破时间甚至是物种的束缚去看世界和构想,如果真的以这种眼光来看,战争甚至是意识形态本身,其实都是一个很小的尺度,就连地球本身,从宇宙中来看,也就是一颗空中石子。那么,为什么不能移向另一颗石子上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呢?(《空中石子》是阿西莫夫的一部小说,属于《银河帝国》的范畴)

vanityfair_the-new-establishment-summit-elon-musk-multitasks-better-than-you

在 “狗熊月读” 会员节目分享的读书选题中,目前一共分享了 50 部书,其中虚构类小说占了 16 本,而科幻作品就占到了 10 本!

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部被改编为电影《银翼杀手》的作品里,我们见识了一个近未来可以创造出仿生人的世界,那样的世界,人应该如何定义?

在《玩家一号》这部目前最猛的关于 VR 虚拟现实的小说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个 VR 统治人们娱乐与精神世界的近未来。

在《美国众神》里,除了回顾了那些被边缘化的神明,我们还一同进行了一次在现实的美国与众神幻想中的公路旅行。

在《高堡奇人》里,我们想象着一个二战如果是纳粹胜利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巴比伦塔》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将圣经的传说还原为现实的神奇世界。

在《你一生的故事》里,我们体会了那个借助好莱坞科幻电影《降临》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背后的种种细节。

在《永恒的终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一次阿西莫夫式的时间旅行。

在《神们自己》里,我们同样在阿西莫夫鬼神般的关于平行宇宙的幻想里被震撼。

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里,我们将视线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体现着关于智识和心理科幻的魅力。

在《火星救援》里,我们一起和乐观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一起挑战生存的极限。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那么对于科幻小说来说,这句话简直名符其实。每一部科幻小说都创造了一个自洽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展开想象,你的眼光肯定要比天天读成功学和 K 线图要长远得多。

科幻可以改变现实么?当然可以。iPad 是参考了《星际迷航》里的设定而被创造出来的。《火星救援》是 NASA 工作人员们的最爱读物,可能会影响很多关于未来 NASA 的计划,《玩家一号》目前在 VR 现实的一流公司 Oculus 里是人手一本的书,他们认为这 “描述了 VR 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其他的例子么?SpaceX 和蓝色起源这样的公司就是。

所以,就像是火箭升空需要高能量的燃料一样,马斯克的高效率学习与生产力,强大的专注力和直击事物本质的思考方式,和他大量阅读科幻小说的经历有关。

Screen_Shot_2017-12-30_at_11.11.27_PM_ek0o5q

多读点科幻,至少要让你的孩子多读

我们中国人现在大多数的生活状态,都是各种焦虑,每天为生活奔波。找工作,忙于工作,考虑养老,担心变老,80 后看着 90 后也老了暗暗窃喜,每天盯着别人家的孩子、房子、车子和……妻子。大家都习惯了低头考虑着赚钱,侧头担心着竞争的日子,却不会看到更远的风景和更高的天空。

《三体》在国内火起来时,我曾经在成都的方所书店里看到一个 40 多岁的大叔,捧着《黑暗森林》读得津津有味。我当时不禁在想,可能他的世界观第一次被《黑暗森林》打破了原有的边界,真好!

写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我的重点并不在于阐述思考方式和高效率学习与生产的重要性,这两点的确很重要,但给自己的思维 “拓展空间”,要比 “提高效率” 重要得多。这也是世界上那么多会赚钱的人和高效率的人,但只有像是马斯克、贝索斯这样保留着幻想能力的人能改变世界的原因。

所以,多读点科幻和幻想小说吧,至少让你的孩子多读一些。毕竟,他们那一代,星际殖民可能已经是一个正在实现的梦想了。让他们的思想生活在未来,才有可能创造出未来。

附:“狗熊月读” 2018 年会推荐的科幻小说

Ender's game(《安德的游戏》)

book2018-5

Ender's game(《安德的游戏》)你在全球几乎每家书店的书架上都能找到本书,但这不仅仅是我想推荐这本书的理由。这是一个孩童拒绝被成人世界同化的宣言,却有着一个精美又精彩的科幻故事外壳。而更加重要的是,它是另外两部更加重要的作品《死者代言人》和《安德的影子》的序幕与基础。如果说有一部科幻作品给了我强烈地想要与人分享的欲望,就像我在几年前想要聊当时没什么人知道的《三体》的感觉的话,那就是《安德的影子》。而《死者代言人》,它的深刻复杂主题,也许还需要我再酝酿一些时间。但这个分享的漫长旅程,必须先从《安德的游戏》开始。

狗熊推荐理由:“这远远不仅只是一个天才儿童拯救世界的故事。”

Slaughterhouse-Five(《五号屠场》)

book2018-6

《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是美国作家克尔特·冯内果的小说作品,也是他生涯的代表作之一。1945 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轰炸时,冯内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与其他战俘一起,在第五号屠宰场地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他根据在德勒斯登大轰炸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五号屠场》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书之一。1969 年此书出版的同时,正逢越战,本书成为当时反战人士必读的小说,所以也有《五号屠场》促成了美国退出越战的说法。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选出的 20 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第五号屠宰场》名列第 18 名。而因为某些原因,这本书没有中文版……所以 “狗熊月读” 的分享,可能是你了解这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的最佳途径了。

狗熊推荐理由:“我们不应该错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之一。”

Neuromancer(《神经浪游者》)

book2018-1

Neuromancer(《神经浪游者》)发行于 1984 年,是威廉·吉布森写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早期赛博朋克小说中最有名的一本,同时也是第一部获得了星云奖、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和雨果奖三奖加持的作品。这本书直接创造了一个科幻小说的流派:塞伯朋克。被全球青年奉为经典的《黑客帝国》,就是直接受《神经浪游者》的影响而诞生。本书的英文版在阅读上是一项艰难的挑战,我知道阅读的过程可能不会太容易,但我相信 “狗熊月读” 对于这本书的分享,会是全中文网络中最精彩和有趣的。

狗熊推荐理由:“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即将改变我们熟悉的世界的时代,阅读《神经浪游者》有着科幻之外的现实意义。”

Rendezvous with Rama(《与拉玛相会》)

book2018-2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作家里,阿瑟·克拉克是很重要的一位。他不但曾经改变了我们的物质世界(他参与了同步卫星的研发),也通过小说改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几乎每位喜欢电影的人都至少听说过名作《2001 太空漫游》,而这部电影正是基于他的原作小说改编的。Rendezvous with Rama(《与拉玛相会》)这本雨果奖与星云奖的获奖作品讲述了在 22 世纪时有一个五十公里长的圆柱体形外星太空船闯入太阳系,人类派出探险队前去调查的过程,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在中学时读到这本书时,沉浸在那个壮美神秘的世界中的激动心情。我会努力在 “狗熊月读” 的节目里,把那种对于未知的好奇与大自然的敬畏感觉分享给你!

狗熊推荐理由:“20 多年后,我还记得自己在中学时阅读本书时那种沉浸在壮美神秘的拉玛世界中的激动心情。”

Did you find this article valuable?

Support Bear Liu by becoming a sponsor. Any amount is appre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