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狗熊写的中、英文短贴里,值得再次回顾与分享的内容,都列到了这里。这是一份我的每周零散心得与学习收获的汇总列表,只要五分钟,就可以获得我一周的收获。请于博客 blog.beartalking.com 查看完整内容
真空中的思考与水中的游泳
互联网会消除人的距离感,有的时候不是好事。
这两天感冒病毒感染,约了医生去看病。见面后打完招呼,医生是亚裔,我就问他是否讲中文,他说OK啊,是香港人。
如果我那时有病(我指的是脑子),我就可能会把网络的话题延伸到生活里,去问医生:你对香港现在的种种怎么看?然后一言不合被赶出医院列入黑名单……
常识是对于刚刚见面打完招呼的人,别去聊一些可能会有很大分歧或争议的话题。以前读书时上英语课,老师说不要聊宗教、政治、年龄、婚姻等等问题,当时不理解,现在理解了。
不是不能聊,是要分场合、时间与人。思考时可以无下限无上限甚至无道德与宇宙法则限制,交流时,必须考虑种种因素,从媒介、表达方式,到受众,甚至时代的接收程度(比如伽利略)。
思考最好是在真空中,交流就像在水里游泳。
你觉得呢?
“用英文思考并直接表达”
我大约1个月前开始试验在白天上班时尽量不接触中文内容,不使用中文进行沟通。一开始只是在工作时间关闭朋友圈,不看微博,只是回复一下家人亲友的微信。两周后总结,发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而且有意思的是,中文写的内容,质量甚至数量也有明显提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这一个月的朋友圈内容)。
但到了这个习惯坚持了快一个月时,我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而这个关于语言学习方面的收获,是我学习了十几年英文,来新西兰两三年,都没有能够获得的。
简单来说,这个收获就是:“用英文思考并直接表达”。
这个收获与这个月每天沉浸式使用英文交流沟通有很大关系。每天的8个小时,我进入“激光”模式,笔记、会议记录、工作内容、邮件、交谈、会议,刻意把中文“赶走”,甚至连自己私人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日程表、待办事项、读书笔记等等,都是英文。然后慢慢地,我开始感觉到思维速度的变化了。以前说话时,往往是在头脑里先想好一句话并翻译好,再说,现在,已经可以慢慢地直接用英文构建句子并说出来了。
虽然速度比起英语母语人士还是智障速度,但比起刚到新西兰时的自己,已经是猿人到智人的跨越了。
关键在于,现在自己大概有了点胆子,敢在几十人的会议或是showcase直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沉浸式使用,不用频繁地切换状态,可能是这种提升的主要原因。
以后再仔细分析一下。现在,先为坚持了一个月的自己赞一个。
如果你想短时间提高英文生存水平,如果是中级水平的话,不妨也尝试一下这种沉浸式的方式。具体方法,自己计划就好。
关于时间
刚入职不久的年轻设计师和我沟通,说感觉经理对他不满意,他很焦虑(这些NZ长大的孩子,谈起焦虑我总是会想笑)。他说感觉经理天天盯着他,好像都不怎么盯我。
我说,你觉得经理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他答不上来。
我说,是他的时间。他一周花了那么多时间在和你沟通,coaching上,真心应该感谢这种支持。年轻设计师点点头,但明显没有理解这种思维模式。
哎,有的事的确是需要时间去磨,才能理解啊。
30本英文书阅读挑战完成
刚刚读完Scrum工作模型的发明者、敏捷宣言的拟定者之一的书 《Scrum》,完成了今年的阅读挑战“2019年阅读30本英文书”的目标:) 2019年还有两个半月,可以把目标升级为40本了。
之后和你分享一下阅读英文书的心得(估计是年底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