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教程书级的职场沟通案例” Weekly第48周 / 狗熊有话说

有人说这是“教程书级的职场沟通案例” Weekly第48周 / 狗熊有话说

·

3 min read

IMG_2655

每周狗熊写的中、英文短贴里,值得再次回顾与分享的内容,都列到了这里。这是一份我的每周零散心得与学习收获的汇总列表,只要五分钟,就可以获得我一周的收获。请于博客 blog.beartalking.com 查看完整内容

How to Work Smart?

最近工作上有些挑战,需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和效能。短期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工作时间。我已经自己延长了一小时左右的每日工作时间。长期的方案是:work smart。

分几步,第一步是聚焦在高优先级和高价值的工作事项。这一点我还需要加强(多关注公司产品的战略)比较直接的方法是多和老板交流。

另外是工作时间时的效能:确保每个小时都“在线”,具备高效工作的生理状态。这个简单,结合Biohacking和其他效率方法就好。目前我的技巧有:7小时睡眠,每日冷水浴,冥想,午间运动,咖啡,健康饮食。基本够用了。

稍微有些挑战的是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简单来说,洋人同事沟通的效率要比我高很多。比如同样回复一封邮件,我可能要花10分钟,他们只用2-3分钟。

还有是学会说不。这一点还好,我们都是agile的工作模式,计划外的工作当然免不了,但相对来说是可控的。

还有是开会,我现在的每周基础会议时间是30%,对于沟通和确保进度来说,这个量是很正常的。

这方面你有什么技巧可以分享的么?:)


Case Study business

Listened this awesome podcast about creating case studies as a business. Joel Klettke, the founder of Case Study Buddy,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copy writer, then found this niche market to help clients on sales & marketing.

Key takeaways:

  • The type of content attracts similar type of customers.
  • Case studies is valuable for business because it differentiate your success story from other competitors.
  • Talk to customer and translate the metrics into humanized understandable stories. E.g. "With x product I don't need to chase the marketing guy for report!"
  • A great question to ask: what's the impact that the product brought to your work/life?

overcast.fm/+DxP3eDECA

5:30起床的头马聚会

今天有两大与平时不同的收获:5:10起床,首次参加toastmaster club晨会。

先说说5点起床,我原来在国内算是半个晨型人,有时六点左右起床,还没试过五点这么疯狂。我老板是“5点半俱乐部”成员,早上练瑜伽,遛狗,做自己的项目,9点来上班,感觉已经比我多活了2小时。今天我五点多起床完全是为了去参加早上6:50的toastmaster聚会。说起来很有意思,国外很多聚会都是早上上班前,大都是有家有娃的职人参加,可以不用占用下班后的家庭时间。借这个聚会每周至少早起一天,算是一个不错的恢复晨型人计划。今天早起,午间去撸铁,加上早上的聚会一共开了5.5小时的会,但感觉精神还挺好,目前看可以长期持续。早起的关键是睡好觉,眼罩、晚餐少吃,冥想等等都是具体的技巧。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干一瓶红酒把自己灌醉试试。

再说Toastmaster聚会,不知道标准的翻译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练习公众演讲能力的社群。去参加Toastmaster聚会的人都是想要提升自己表达能力和公开演讲能力的人,在聚会时,会有主题,会有准备好的演讲,也会有即兴的演讲,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在toastmaster演讲,最有价值的是可以收到现场的反馈,而且可以看不同程度的人如何表达,帮助你早日实现成为奇葩说辩手的梦想……

在奥克兰有数十上百个toastmaster club,我今天参加的这个大概有十几人,分工非常细,除了演讲者,还有评论员(每人一个)、记时员、主持、语法员等等,的确感觉可以提升我的英文表达能力。这个club是双周一次,为了增强实战机会,我还报名了另一个club,也是周二上午7-8:30的时间。等参加几次club活动后,我应该可以具体分享一下toastmaster的感受。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社团或组织么?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

开会的奥义:Fight, then unite

我自制的工作日志上有一栏是“What did I do well today?” 每天我都会把这一天完成得不错的事项写上去。今天这一栏,我会写“100% prepared before enter the meeting room".

我一直对于会议的理解是“达成共识,推进工作”,读Great at Work时,我发现这个理解不全面。会议的关键在于 Fight, then unite.

开会不是传达指示(至少不全是),开会的目的在于表达并主张自己的想法,但随时准备接受更好的想法。我以前认为开会只是为了达成一致,并且因为自己的内向型性格,往往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很容易跟随。但往往你的职业表现,是与你能不能主张好的方案,并说服团队接纳好的方案直接挂钩的。

我周二开了个关于设计方案的会,感受是“被群殴了一顿”,客观原因是设计本身就是很难标准量化的领域,主观方面,是因为准备不足。今天同样是关于设计方案的两个会,我花了与开会时间同等的时间准备,从数据、需求、流程等方面都做了功课,也列出了这个会要解决的问题,我要问的问题等等。效果非常棒,沟通很通畅,开会的目的也达到了。

如果不做好fight的准备,那么你对于会议的贡献就只是附庸,参加会议也就不创造任何价值。但第二步unite也很重要。当大家得出一个共识后,哪怕你不认同,也应该统一行动。

如果觉得自己参加会议不能创造价值,就直接拒绝。当然要注意基本的礼节。只要是理性的理由,一般别人都能接受。

要记住自己的表现不在于什么都答应,而是在于业绩,或者说是你所创造的价值。

以上所有的前提是在现代增长型企业的框架内,那种机关单位固定资源各种内耗宫斗的环境,以上完全不适用。请参考参谋秘书工作注意事项,或者多看看宫斗剧。

励志的印度人

最近两件事又加深了我对于印度人的正面认知。

一是周二参加的Shortland Toastmaster聚会,主席是一位印度哥们,即兴演讲,表达能力是奇葩说的水平,叹服。

二是今天听了一半的UX Defenders播客,采访印度UX设计师Shaheena的故事,简直是“贫民窟百万富翁”的女性版加“神秘巨星”的真人版。从小就住在需要抬着桶走很远去上厕所,路上会被人调戏,还有可能被强奸的环境,家暴的爸爸不让她读书还给她安排了婚事,妈妈建议她离家出走,她同父亲谈判争取到了读书机会,那时她16岁。读书期间接触到互联网,直觉知道这是改变她命运的最重要机会,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她的原话“互联网就是我的父母”。各种努力就不多说了,现在是印度汽车企业Zoomcar公司的UX总监。故事的励志程度简直可以可以把国内的电视剧击成渣渣。更厉害的是她的表达能力。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听这期播客。

国内的朋友可能对于印度哥们不太熟悉,对于他们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剧和网文。怎么说呢,这是个和中国一样大,历史一样久的国家,中国有多少精英,印度也应该有相同的数量。而出于文化的差异,印度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普遍要比中国人好。别的不说,Google、Alphabet、微软的CEO都是印度人,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决定多向印度哥们学习,特别是交流与沟通方面。

Listened Shaheena Attarwala’s inspiring story on UX defender podcast, so good. She conquered many struggles to become a designer, listened to her Slumdog-Millionaire type story made me felt fully inspired and motivated. Thanks for sharing Shaheena!

自己的工作案例:沟通在于细节

前段时间接到部门同事的设计需求,布置任务,却没有应有的上下文,我秉着尽量配合工作的角度,完成了设计,但在一些细节上遵循公司其他产品的统一设计,没有按同事的需求完成。然后该同事的回复邮件不太高兴,也对我的设计能力有质疑。

我找机会和老板(UX总监)反馈,老板看了该同事的需求要求,说,这是给初级平面设计师发的brief嘛,你可是UX设计师,需求永远应该要有what/who/why和what problem will be solved,不然就应该说不。

我想了一下,就发起了一个会议,邀请该同事、该同事的老板,我老板和具体产品部门的经理参加。具体经理要去种树参加不了,就先和他沟通了他的目标。

具体开会前,我花了一点时间做了认真准备。具体开会的过程沟通设计,还算很通畅。然后会的最后五分钟,我笑着(很真诚地)对那位同事说,建议以后提需求时也说明一下上下文,不然我不知道需求的场景和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出的设计反而达不到目的,毕竟我们都是想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然后我老板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是啊,我们不想被当作初级平面设计师对待(不好意思平面设计师朋友们,不是针对你们)。

然后今天我收到了该同事的一封诚恳的邮件。说Ta之前的工作都是与平面设计或视频编辑配合,都是直接下指令,从来没有在产品环境里和UX合作过,这对于Ta也是新的领域,感谢我的耐心和引导。我第一次收到语气那么诚恳的邮件,也是惊了。当然是认真回了邮件。另外口头感谢了我老板的支持,老板说Bear这工作做得很不错。

觉得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沟通案例。找老板反馈并获得他的支持,制定沟通的策略,合情合理地向同事表达了不同意见,开会时fight and unite。最重要的前提是以解决问题和提升performance为初心,而不是搞政治。长期来看,利于我之后与其他同事的合作,也让老板知道我能够主动解决问题,让他有信心支持我。

反正收到该同事的邮件时感觉很开心啊哈哈,虽然今天忙得很,四小时的workshop后,我还有心情和Uber司机聊了一路。

晚上喝酒!

做饭是休息

周五聊点轻松的。

最近自从Molly阿婆开始追王刚做菜视频和开始使用下厨房app后,我家伙食水平直接量子跃迁式提升。怎么量化评估呢?就是我的腰围、体重和脸都增幅一圈。

有时我回家时,准备去炒菜,阿婆都说你赶紧去休息,我总是说不用啦妈,做菜就是休息。阿婆以为我是客气,其实真是休息。

工作时间不是对着电脑,就是开会或是沟通,加上上下班前后我也习惯读书听播客,思维运转从一早就开始,一天下来十多个小时,的确很累。

所以才要主动休息,做饭洗碗,还真是很不错的休息,不用动脑子,可以专注在过程上,挺好。当然很多时候我也会瘫在沙发上刷手机。

你的主动式休息有些什么方式?

字字珠玑的 Great at Work

Great at Work读完了。巨赞。这类书放我十年前读,根本不当回事,国情和所处环境、角色不同,隔靴搔痒。现在在国外重入职场再次出发,读这种书感觉字字珠玑,句句实用。对我的影响堪比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翻译版,强烈推荐职场人士阅读。 当然,最关键是要用起来。

Do less then obsess the podcasts I subscribed

My CEO suggested all the employees to "do less, then obsess", I did a small practice: minimize my podcast subscriptions, and get the most of it.

I used to subscribed more than 30 podcasts, at first it was great to listen different stories, then it felt out of control. The amount of the podcasts is over my bandwidth, and I didn't feel I've learned a lot from some podcasts.

Then I decided to trip my subscription. Just checked what's the goal for me to listen podcasts first (to learn from top designers and top performers and improve my work and life), then removed most of the non-design podcasts out. Before I subscribed 31 podcasts about all kinds of topics, now I have 13 and 10 of them are specifically about design.

Also, after listened each podcast, I write the takeaway I've learned from it, sometimes just a tweet, which is enough. I DO feel that I enjoyed listening podcasts than before. The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I learn more with less listening hours.

Learn or work smart.

Everything is F*cked by Mark Manson

别被名字欺骗,这是一本关于希望的书。如果说在国外数字游民圈里有什么关于精神世界的书是必读类目的话,绝对是Mark Manson的两本Fuck系列。

这是英文的书评视频,中文的请关注狗熊的播客,近期推出。

YouTube的链接在这里:Everything is F*cked: a book about Hope - BearTalk Book Review youtu.be/tyHll2rWX3A

Did you find this article valuable?

Support Bear Liu by becoming a sponsor. Any amount is appre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