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版本的我们在这周死去 Weekly第6周 / 狗熊有话说

另一个版本的我们在这周死去 Weekly第6周 / 狗熊有话说

·

3 min read

51581046745_.pic_hd

以下是每周狗熊写的中、英文短贴里,值得再次回顾与分享的内容。这是一份我的每周零散心得与学习收获的汇总列表,只要五分钟,就可以获得我一周的收获。请于博客 blog.beartalking.com 查看更多

本周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第三周,对于很多人来说最难受的一个消息,就是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在网络上,有大量关于他的报道与故事,他也具有了很多标签。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我的死去,也是目前疫情到现在,最让我难受的一周。

生活还要继续,疫情也会过去,除了缅怀逝者,这周也有一些其他的心得与收获,和你分享。

1月读完了7本书

刚刚过完的一月份读完了七本书,两本中文,5本英文。其中最有成就感,最难读的是Deaign of wveeyday things,最有学习价值的是The Littlw Bitcoin Book,其他几本就是so so。

一月下旬就阅读速度明显放缓,很大的原因是社交网络的影响,每天刷微博朋友圈至少90分钟,周末甚至达到日均4小时!实在是太浪费了。

二月要开始自我控制了,目标是日均社交媒体时间不超过1小时。


非典与新冠肺炎如何影响我们的职业规划?

几个月后病毒🦠被打败,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一定会有大量的不确定性。

我是2003年计划大学毕业,那年有啥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当年学的专业是物理,这个专业就业非常确定:教师、研究所、继续读书,大概就是这些。

结果我没有用上学校给的各种推荐机会,而是跑去了一家民营公司做设计师,因为我在大二时迷上了玩电脑,天天用PS玩换头,然后去做了几个作图的兼职,又在一家培训机构做电脑老师。也因为这个原因,没有按时毕业。

然后做了不久,成了企划经理,又去北京分公司做了创意总监,过了几年辞职出来创业,搞网站,又搞app设计,多次从头学习单科领域知识。出国之后确定打算搞UX,也是从头开始积累经验、案例和资源。习惯了。

现在想想,也许自己的职业路线,还真是因为非典的影响?

不管怎样,我不能说我喜欢不确定性,但我算是习惯了生活中充满不确定性。

6个月后病毒消失,但生活可能也会有大变化,准备好迎接不确定性。

几个建议:

  1. 提升自己的“不受时间影响的能力”。比如系统化思维,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这些所有行业都会用到的能力,比那些Python培训有价值得多。理科生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同理心,文科生注意培养系统思维与逻辑能力。

  2. 准备够6个月的开销作为储蓄。做好失业一段时间的准备。但长远来说,这没什么。

  3. 锻炼好身体,当作这是自己所有价值的一项资本。不只是运动,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设计。

你有什么补充的么?


这股市,还好有跌停。比特币也开始涨了


推荐三个深度思维人士

有朋友问如何能提高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或者是提高思维的深度。这个问题我没资格作为老师回答,因为自己都没什么深度……倒是可以给大家推荐三个我觉得思维有深度,而且思考的方法可以学习的人。

第一个是巴菲特的好基友查理芒格。他在判断投资/企业运作和其他商业方面的思考方式非常值得学习,而且也可以学习。具体方法?读《穷理查年鉴》,看他的访谈。

91581235573_.pi

第二个,费曼。费曼的两本传记我读了一本半,发现他的思维方法影响了太多的人,包括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毫不夸张地说,学会费曼的学习与思考方法,你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会全面升级。

第三个,桥水基金的老板Ray Dalio。这人最牛的地方就是自己创建模型(原则),来解决各类复杂的问题。

不好意思,三个人我都在学习,他们的著作我都读得晕晕乎乎,还没啥心得能够分享。等有一些见解后,再详细说说。

另外一个建议:不用去啃那些年代久远的作品了,虽然他们可能很经典。


101581235574_.pi LinkedIn互粉的百事大中国区设计总监Giaomaoro做的图:武汉加油,人们加油。其他洋人用中文评论:我们都是武汉人。


意外的elevator pitch

今天总CEO在团队健身时专门过来和我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事,我和他说了中国现在对于疫情在做的努力,国家10天建成的医院,包括每个个人都在努力配合要求守在家中抑制传播。并且说根据我在SARS时的经验,疫情过后经济可能会下滑一段时间,但健康行业必然会恢复,甚至可能会快速增长。中国依旧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他很认可。并说看到我发的Zoom针对中国用户近期免费的举措很感兴趣,我们的相应举措也在计划了。

临时并意外地完成了一次elevator pitch。

平时多梳理一下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很重要。这也是面对不确定性的一个能力。


新冠肺炎全民宅在家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一天10000步这种程度,朋友圈居然都能上前20。以前这种最多前80……微信好友里跑霸实在太多了


早餐做好的面包,自己拿了一块正要吃,就被Molly抢走了,还说“这是我的”。我说你怎么像大理市政府一样抢人家东西啊?


澳洲森林的新芽

111581235575_.pi

泰晤士报今天的头版。全世界都在报道一个普通人的死亡。

今天看到的唯一治愈的图,是山火后的澳洲森林,幼芽从烧焦的树缝里长出,袋鼠又在森林里探出了头,就像《幽灵公主》的结尾。

不要忘记。


李文亮:另一个版本的我们死去

11581046672_.pic_hd

今早快七点时起床,国内时间凌晨2点,打开朋友圈和微博,就是李文亮去世的消息,但官媒无声,并且很多个人发表的消息,都被删除。还看到了新闻部门贴出的短信通知截图,不让报道,等通知。

叹口气出门工作,去做UX讲座,努力专心工作。五点下班时再看看社交媒体,国家队入场,虽然各种报道,但看得出来事件调性被统一:悲痛、惋惜,但应该聚焦在与疫情的斗争上。

拿捏得很到位。

回家路上,我读“普通人李文亮”的帖子,泪崩。下车时一位黑人大爷过来问我路还是什么,我摇摇头,说了句sorry,转身离开。

我气愤,是因为哪怕是他们错了,也是能有一种声音和指定的方式来表述。

我难过,是因为这是一个和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人。李文亮会转发抽奖微博,抽到一盒湿纸巾,还会发帖感谢金主,会吐槽劳累,喜欢吃好吃的,新年想带小李去看看长城。

他死了,就像是另一个版本的我们死了。

Remember me。


恭喜,在有生之年体会到了高级文学作品里才有的境界:幻灭感。


首次关于UX的演讲总结

131581235577_.pi

Did my first public speaking this year: sharing the story of my UX journey at the design talk session of Mission Ready HQ. Mission Ready HQ is a UX accelerator that helps people to start a 12 weeks program to study the knowledge and build a portfolio. I was invited as a speaker to talk things about UX today.

Felt a bit nervous when I was invited because I'm also on my journey as a UXer, how could I tell other people to do the things that I'm still learning? And English is my second language, how could I express myself in the language that I'm still not quite handle well? But after 10 panic and self-doubting seconds, I decided to do the talk. My story and experience are valuable for them because I answered the questions they have in their journey with my way, and it worked. And also, even I was not 100% confident about my English speaking, I was 100% confident about the content I would share, and that's enough. The result? Time was extended, and I got heaps of questions during the q&a session. All good!

✅Things I did well: sticky note presentation instead of a slideshow, start with questions and interactions, personal roadmap. ☑️Things to improve: time counting, more examples next time, tell more about what I'm doing as a UX designer every day.

发点专业领域的事情:今天作为嘉宾,给奥克兰的一个设计/商业/技术领域的训练营做了一次UX的分享。没有准备幻灯片,而是准备了几十张便利贴,效果反而更好一些。结束后还被盯着问了很多问题,还有约咖啡的,我也找了几个人问了问他们的反馈。记录一下几点感受:

✅ 对于内容的自信可以让语言的不完美变得不重要。但我还是很想让自己的英文表达再提高一些。 ✅ 超时了。为什么我用另一种语言,还是会那么啰嗦……-_-。 ✅ 对于节奏感的把握很重要,这和语言没啥关系。 ✅ 实例和故事很重要,这也和语言没啥关系。 ✅ 一开始不自信没关系,假装自信五分钟,慢慢就真的自信了。但后期的自信,就靠干货和准备。 ✅ 现场8,9个人,最活跃问问题的是一个kiwi女生和两位印度大叔。之后结束分享,4位印度人都来致谢并networking,还有约咖啡的。我得再次感叹印度人的沟通能力。在场有几位华裔,不论是分享环节还是提问环节,都没有任何互动。亚洲人还是不喜欢主动表达和沟通。

打动我的那些个体

我早就不会因为某些宏大而虚无的东西感动,那些大都是想象的共同体而已。从来会让我感动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命。


去讲述感动我的故事

121581235576_.pi

我打算多在自己的英文社交媒体,比如LinkedIn、Instagram和Twitter分享一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打动我的中国故事。与政治、文化和具体的知识无关,而是那些普通人的不平凡。比如数码爱好者李文亮,汶川捐出的100吨蔬菜,平时竞争但此时却为建设火神山医院共同奋战的各行业专家。如果你看到那些觉得值得分享的动人故事,欢迎发给我,谢谢:)

Recently I felt living in two worlds. During the working hours, I'm busily focus on my work and time is always too short. But after work, when I check the news and tweets from my friends in China about Coronavirus, I'm deeply touched, everyday. I fell in tears often these days. It's not about politics or culture, but humanity. I'm moved by the stories of many normal people with heroic behaviours.

I decide to share the stories that touched me during the hard hours of China on LinkedIn, Twitter and Instagram as much as I can. I want more people to know the stories of those great normal people in China, and most importantly, lest we forget.

Did you find this article valuable?

Support Bear Liu by becoming a sponsor. Any amount is appre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