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张的一天
早上 6 点半被闹钟闹醒,虽然孩子一夜睡得很好也没吵闹,但老张觉得像是没睡一样。昨晚临睡前刷剧,本想是为了放松,结果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天没能睡着。老张醒过来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刷了 10 多分钟,把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的新内容都看了一遍,总算是感觉清醒过来了。
起床,喂孩子早餐,送孩子去上幼儿园。上班的路上,在路边买个煎饼果子对付一下,算是早餐。开始上班,在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前不停切换,微信上有工作群的信息,也有朋友更新的贴子,看看贴和群里的信息,一早上就过去了。老张点了个外卖,在工位上一边吃盒饭,一边刷抖音的 “下饭视频”。今天的外卖是炒饭,虽然口味很重很合老张的胃口,但还感觉挺油腻的。午饭后老张感觉很困,原先计划下楼溜跶一下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下午继续,在屏幕前不出声地工作,5 点下班时间到了,没人离开。老张磨蹭到了 6 点半下班,感觉还是有些心虚,因为他算是公司里下班最早的一批人。回到家,老婆已经接回了孩子,一家人看着电视吃晚饭。饭后孩子想让老张读故事,感觉没力气的老张拿出 iPad,点开一个 App 让孩子自己玩。他的手机不停地响,是微信里各种工作群的消息。好不容易刷完群里的消息并回复了要回复的消息,孩子也要睡觉了。
孩子睡了,老婆开始刷国产剧放松,老张感觉终于有了点自己的时间。他有一个摄影的爱好,在前几年还经常出去拍照。有了孩子后照顾孩子加上班很忙,感觉根本没有时间摄影,这个爱好也基本荒废了。现在孩子每天 9 点睡觉,老张总算晚上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时间,他计划要系统地阅读几本摄影专业的书,或者是上一个在线的课程,将这个爱好重新拣起来。但今天实在太累了,算了,还是放松一下吧。老张打开了刚刚更新的《权力的游戏》。“明天,或者是周末再说吧!” 老张这样一想,也不觉得太内疚。他一边看着美剧,一边下意识地时不时点开微信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更新,不知不觉,又到了 12 点多。
洗漱上床,老张觉得有点愧疚,今天早上还打算着早些睡觉,又搞到那么晚了……“明天一定早睡,一定要开始读摄影书了!” 老张一边想着,一边睡着了。
2. 没时间的死局
作为父母,我们就像老张。曾经我们觉得精力充裕,熬个通霄玩游戏第二天也可以上班上学,现在哪怕晚睡一两小时,第二天状态就像是《行尸走肉》的群众演员一样。曾经我们觉得时间充裕,可以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却被工作和生活琐事占满。想做的事永远被归档到 “某天” 或是 “明天” 的计划里。我们也会说有时间的话,应该多陪陪孩子,但真的和孩子在一起时,却又总是不自觉地去摸手机。
时间都去哪儿啦?为什么自己现在那么不自律?作为父母,怎么感觉每天都在疲于奔命?想找点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就那么难么?
是的,就是那么难。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现在工作生活的文化,是提倡 “忙碌努力 + 快速反应” 的模式的。你永远有做不完的活儿,回不完的消息,看不完的文件。加上现在的通讯工具的移动化,上班时间与个人时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作的感觉更加碎片化,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被大大延长了。
其次,我们现在会选择资讯、社交媒体和影音娱乐,作为我们放松的方式,不知不觉,这些方式成为了我们默认的习惯选择。这些数字信息,是永远没有 “刷完” 的时候的,它们无时无刻在更新。这样的 “娱乐放松”,让你很难再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应该去做的事,就像老张永远没时间读的摄影书一样。而且这些娱乐本身,也会消耗你为数不多的精力。于是就有了 “上班消耗精力-刷剧休息-更累,而且也没有了时间” 的循环。
2017 年美国调查机构尼尔森的数据显示,成年美国人每天平均花 5 小时 4 分钟看电视,2 小时 51 分钟刷手机,这两块时间加到一起,已经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的时间了。加上工作、睡眠和吃饭的时间,你怎么还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那好办啊,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率,尽量高效地完成工作,就能解决 “忙碌” 的问题了!
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已经试过了,在提高效率的方向上,我努力了 10 年的时间,但最终我发现,这很难解决缺乏时间的本质问题。因为所有提升效率的方法,其本质都只是让你在面对别人的高优先级问题时,响应的速度更快些而已。你真正想做的事,那是你自己的 “高优先级事项”,也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时间投入的。但往往这些事是 “重要不紧急的”,所以在每天工作时,往往不会投入很多时间在上面,长久来说,你就很难在这些方面有大的提升和进步,生活中的改变也就不会发生。
你可能还会说,对于资讯和娱乐,我们加强自律,用意志力减少花在上面的时间,不就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么?
很遗憾,这也很难行得通。首先,意志力是一种可消耗资源,不是随时都有用之不竭的。如果你开了一整天的会一直都在讲话,那么晚上回到家你很难有意志力再给孩子讲故事了。其次,也是更可怕的一点:现在的数字娱乐内容和移动工具,都是由最聪明的团队,最顶尖的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和市场人员,在充裕的资金、资源支持下,根据大量可衡量和评估的用户数据,不停地优化调整制作出来的。它们是针对我们普通人的习惯、弱点和思维方式设计的,以普通用户的角度,很难去拒绝这些服务。不信的话,你试试一整天不使用微信试试?
这样说,是不是我们这些作为父母的人,就没有机会和时间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老张的摄影技术,就永远没办法提升了?
3. 没时间?创造时间!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试过很多方法,也读了不少时间管理相关的书,但我发现大部分时间管理的书,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时间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你又不是《复联》里的奇异博士,你怎么能管理时间?你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的注意力、精力、优先级和目标。而这几点,也正是我们获得更多时间来做自己的事的突破口。
前几天我读的一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时间,来做自己想要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这本书的名字叫做《Make Time》,中文版翻译为《创造时间》。《Make Time》的作者是前 Google 和 YouTube 的两位产品经理,所以他们对于普通用户的数字工具依赖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作者之一 Jake 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会觉得身为父母时间不够,身不由已。两位作者结合自己对于产品设计工作的经验,加上对于现代数字设备的理解,提出了可以 “创造时间” 的四个步骤:Highlight、Laser、Energetic 和 Reflect,也就是 “高亮优先,激光聚焦、精力管理、回顾调整” 。
Highlight(高亮优先)
《Make Time》提出,如果你能每天选出一件真正重要的事情,一件高优先级的事情,并花上 60-90 分钟时间专心地去做的话,你不但能收获完成某件重要事情的经验,还能获得更充分的愉悦与成就感。这就是你一天的“高亮事件”(Highlight)。
选择高亮事件,不只是选择“我应该去做”的事情,也应该考虑“我想要去做”的事情。比如对于开始故事里的老张来说,“学习摄影”就是他喜欢,也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这就是他的“高亮事件”。在日程表上,为这件事留出 60-90 分钟的时间。每天要优先考虑把这件事做掉,并且最好能有一个相对具体的完成标志,比如“上完为时一小时的摄影网课”。
Laser(激光聚焦)
就像上面所说,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数字资讯和数码工具的干扰。“激光聚焦”(Laser)的意思是通过一些手段排除这些干扰,将有限的注意力专注于你的高亮事件。
作为产品设计师,本书作者 Jake 和 JZ 认为,现在的数字设备和软件,都设计得使用极其方便,这样可以明显增加用户的粘性,也就是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间。如果你想成为主导者而不是被动地依赖于工具与设备,就应该修改你对于这些设备的 “默认” 模式,从而让你从无限的资讯中脱身出来,给自己创造时间。
产品经理为了增加用户使用时间,将设备设计得非常方便,如果要给自己创造时间,就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 “不方便”,在自己和这些资讯之间设置障碍,这样就可以减少使用它们的时间了。
例如,你可能在上班时间会花很多时间在微博上,而浏览器保存了 cookie,不用每一次都登陆,这当然很方便,但也无形间在鼓励你多刷微博。你可以每天工作开始时,将浏览器的微博退出登陆,这样下次要刷微博时,你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登陆,很多时候几秒钟的登陆,就会让你放弃去刷微博的念头了。
类似的方法,还有关掉手机的所有通知提醒,关掉微信的提醒等等。在《Make Time》书里,作者们提出了几十条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消除平时的干扰,保存自己的注意力。
Energetic(精力管理)
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一个事实:自己的身体和大脑是一个整体。如果肚子饿了,精力是很难集中的,也不会有什么坚强的意志力可言。如果要为自己的高亮事件创造时间,那么也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方法,来维护、补充和恢复自己的精力。
《Make Time》提出,对于我们来说最有效的恢复精力方式,就是尽量模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别急,作者不是让我们抛弃现代文明的优势,而是让我们在睡眠、饮食、运动和社交等方面尽量模仿原始人。睡觉时别有电子产品的干扰,要 “睡得像是在山洞里” 一样。食物多吃 “全食”(也就是最接近食物原本形态的食品,而不是加工食品),别吃太多,也别太单一。多做轻量的运动,别逞英雄超量运动。多和人面对面地社交。做到这些,能够保证我们有更多的精力,能花在我们想做的事情上。
作者 Jake 分享他自己的经验:他也试着早上早起来做自己的高亮事件,但感觉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发现每天自己的主动时间只有晚上 9 点到 11 点 30 这段时间,于是他将这段时间作为自己的高亮时间。两个小时并不长,但更大的挑战是,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他的精力已经基本被耗光了(就像老张),很难再有精力再聚焦在自己的高亮事件上。于是他的方式是在 7、8 点陪孩子玩耍时(也经常一起看半部电影之类),隔离干扰,从而可以恢复一些精力。这样当他 9 点坐到书桌前开始高亮时间的时候,虽然精力不是 100%,但也至少有 60-70% 的状态了。就这样,他白天在 Google 风投忙碌工作,下班回家陪两个孩子玩耍,每天再花 1-2 小时在自己的高亮事件上,还是写出了亚马逊图书榜畅销作品《谷歌设计冲刺》和《Make Time》,目前离开了 Google,成为一名全职作家。
Reflect(回顾调整)
《Make Time》最吸引人的一点在于,作者两人一开始就坦承自己是凡人,没什么意志力,也做不到其他时间管理专家的那种超强自律。但他们是产品设计师,会使用设计师的工作方式,随时回顾自己的状态,并总结和调整。
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不同,作息习惯不同,优先级和考虑的事情不同,高亮事件也不同,能够让你具体聚焦和创造时间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需要自己做实验,有意识地回顾,并不断优化调整(产品术语叫做 “迭代”)。白天使用了某个方法之后,晚上睡觉前花 5 分钟回顾,评估一下这个方法是否有用,构想明天的计划。有了回顾与调整,就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技巧,可以更好地创造时间。
4
作为父母,我们的确可以支配的时间很少,但这不代表我们就什么也不能做。通过列出自己真正想做且真正重要的 “高亮事件”,使用 “激光聚焦” 来抵御干扰,维护好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回顾并优化自己的策略与技巧,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最后分享一个经验:打开手机设置,在 “通知” 选项将所有不需要的 app 通知全部关闭,你会发现一天下来,会少了很多下意识查看手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