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1月)
我现在如何做读书笔记
我记录和整理读书收获的形式有过几次形式上的变化,纯文本和手绘的草图是最基础的元素。也用过很久的思维导图,现在以数字式的视觉笔记为主。
阅读时的摘记或笔记(有时会用实体便利贴手写),通过Post it自动转成便利贴的形式,并自己整理分组。在Miro里整理,再把相应的链接、素材、图片都放一起,就像是工作中常用的项目板。
另外也会在Notion里把摘记笔记和简略心得的文档记录好。
这两个过程做完,才算是读完了一本书。
第三个步骤,就是用这个“读书板”作为提纲,直接做一期读书播客。如果还有点功夫,再把音频转成文档,存到Notion里。以后如果想到某本书,可以很快就找到其中的事例或观点。
至此,一个阅读、整理、分享与回顾的链条就打通了。
当然这种形式只值得做那些有一定价值的书(4星以上),在我个人的读书系统里,低于3星的书,翻过就行,最多写一两句简要。2星以下的,忘了也没关系,就当是个屁,放了就完了。
开始多读一些虚构类的书
读了两年英文书为主,基本是非虚构类,今年开始适当读一些虚构类,发现挺好,可以学到很多不熟悉的词汇。虚构类的动词、名词使用范围更广,新词频率更高。
非虚构类特别是商业类的书,词汇和表达差别不大。
另外是收听英文书,不懂的词也就自动跳过了。除非是书里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我才会专门查一下。
Andy Weir的这本《Project Hail Mary》挺不错,不愧是年度科幻小说最佳,比尔盖茨推荐。有当时读《火星救援》的感觉了。他写的第二部《Artemis》据说失手了,可以略过。
三本假期的阅读
这个新年假期,除了干活维护房子,请客吃饭之外,读了三本闲书:
- History of World in 6 Glasses(六个杯子里的世界史) - 从饮品的角度讲世界历史,很有意思。就是历史与地理名词太多,英文版读起来比较颠。美国是因为英国人喜欢喝茶而独立的我知道,但中国在清朝也是因为英国人那口茶被搞得很惨我还是这次才知道(因为鸦片是茶叶的贸易对冲品)。
- 追风筝的人:这是2005年的全球畅销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用美国人的视角和语言,写的一个有普适意义的流畅故事,所以非常畅销。我喜欢其文笔,前半部分的温暖,与后半部分的黑暗都很吸引人。
- 鲁宾逊漂流记:开荒小说(游戏、电影)的开山笔祖。读这本小说要提前提醒自己,这可是300年前写的小说,叙事手法、世界观都是那个时代的。不过真的很有意思,特别是结合一些google搜索的时代背景,就非常有看头。比如西方人一直有的“他者”的概念,还有基督教“我一定要拯救你们这些蒙昧的生藩”的那股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