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冬天,我在清晨6点就出门…

·

1 min read

三年前我觉得自己的英文表达需要训练,只是靠在工作中的练习,不是太够,于是我报了两个Toast Master的俱乐部,每周二早上7点到8点30,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活动。

比较麻烦的是,当时我们家只有一辆车,我是乘公交去city上班。因为这个练习英文的活动,我需要5点多就起床,给家人备好早餐后,乘6点15的公交车进城。如果错过6点15分的车,就需要多走一两公里,去另一个公交车站搭另外的公车。

到达city,我还得先走个一公里,去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再走2公里左右,去到公司上班。9点钟气喘嘘嘘地到公司开始上班,比平时晚到。所以通常我还得多干点儿活,因为作为有娃的上班族,晚上也得早点下班回家。每周二回到家,我的Apple Watch上自动统计的步数,一般都是14000-15000步左右。

就这样,在2019年的冬天,我一直每周坚持去参加活动。奥克兰的冬天,又湿又冷,天气是真不好。很多时候一推开门,就是一阵寒风。另外因为风大,下雨时打伞也是会全身淋湿。

最难克服的,其实不是这些客观条件,而是主观上觉得“似乎看不到什么进步”。参加活动很多次,怎么还是感觉说话不利索,中途也很容易打退堂鼓。但还算好,最终我还是一直坚持到了夏天。直到2020年的3月,新西兰疫情爆发,全国封城,居家隔离。封城期间我还是参加了两三次在线的Toast Master,然后因为疫情裁员,个人的优先级调整,才停了下来。

2019年,我39岁。很多国内的朋友,在这个年纪,应该是喝茶爬山的状态。我却以一个中年人的年纪,过着大学毕业生刚进社会时的打拼生活。

今天奥克兰的天气完全是阴间的天气,狂风暴雨。我在家里吹着空调远程工作,忽然想起了那段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的日子。现在我在英文的工作环境中,再也没有了使用非母语的那种别扭感。不论是几十人在场的会议需要临时发言,还是需要安排洋人同事工作,甚至是碰到有意见分歧需要争论,我都有信心可以搞定。先后也做过好几次英文演讲与分享,效果都很不错。回想起来,2019年的那段日子,可能的确有点帮助?

其实我觉得,大概是在39岁还无所谓得失地去朝着自己计划好的方向前进,这样的状态,对我的意义大于具体的语言能力提升的收获。

分享这段经历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在我的YouTube上评论我的英文,说“作为移民真的很不错”(评论者是一位东欧移民)。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成绩,却不一定知道他的付出。希望这样的分享,也可以给你一点激励:如果一个40岁的大叔都可以做到自我突破,你肯定也可以:)

封面图是清晨奥克兰的景色。当时我参加完Toast Master活动,在去上班的路上时,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城市清晨。那时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40岁还在异国他乡练习语言的凄惨人生”,我只是专注体会这当下美丽的景色。